close
我只能說,好久沒看到這種電影。
她讓我想起了Miss Sunshine這部電影,主題絕對不同,但都有相同風格與感動。以幽默諷刺的角度看世界。

台灣版的海報。

忍不住找了各種版本海報,並分析。
台灣市場講求獎座的光環,唯有得獎影片才有機會在台灣上映,因此海報最重要的會是得獎以及世界對電影的評論。
希望可以吸引民眾的興趣。

英文版的海報。(本來在想,應該是說美國版海報)
對於伊朗這樣看似神祕的世界。希望以一種探索的角度,揭露某些不為人知的角度吸引觀眾。
同時,訴求卡司陣容,即使是一部黑白2D動畫片,誰配音也是重點。
最後在告訴你這部影片獲得哪些獎項。


這應該是法文版的海報
雖然我看不懂法文,但是從文字數量比前兩張稀少的方式來看
法國意向的訴求最高,什麼都不說,看了再說吧!(哈~ 小牛不負責任解析)
但是以這三張海報比較來看,法國對於誰出產這部影片,誰是作者,最為重視。字最大。


呵呵,沒想到我這樣也可以鬼扯。

我覺得真的是部很好看的電影。查了一些資料
看片前,我完全不知道這是什麼電影,連是動畫我都不知道。
整部片看完,我自己的歸類是非商業、政治、成長、對於那樣大時代下的感官,小人物的心聲。

我很喜歡這種片
比起大卡司的戰爭片,這真的很好看。看完不會空虛阿!!!

當然也有可能有人就會覺得,不太好看的電影。如果抱著看大片的心情,會失望吧!

劇本很強,對白很抓人心,一點也不冷場。
摘錄幾句我喜歡的翻譯台詞,此時此刻真想會法文呢!!!

永遠都要保持自尊,忠於自我。
是恐懼讓我們失去自我意識,還把我們變成懦夫...要有膽量
感情的結束「對那些拋棄我們的人,我們無需憎恨或難過。因為要他們承認自己的錯誤是很困難的」

我最喜歡前兩句,第三句台詞,卻讓人很想點頭,劇中的外婆對著小女孩說:離婚沒什麼,你哭只是因為你發現你錯了!小女孩一臉鼻涕眼淚的點頭。

這些話都是外婆對小女孩說得。
之後自己查的資料,影評介紹,外婆果然是劇中很重要的角色。



我很喜歡這個片段。ㄏ。搞怪的孩子。

小小年紀就愛punk。呵呵

長大後的失落與迷失...


我把一些我喜歡的影評轉貼過來,並附上原址。就當作是我的藏寶盒吧!在這篇網誌中都可以看到我喜歡的介紹。

茉莉人生官網

茉莉人生@開眼(電影介紹)

本片獲得2007 坎城影展評審團大獎,奧斯卡最佳動畫提名,金球獎最佳外語片提名。

改編自伊朗漫畫家瑪嘉莎塔碧暢銷全球的漫畫「我在伊朗長大」,這個根據瑪嘉莎塔碧親身經歷改編的漫畫,曾獲2004年德國法蘭克福書展「最佳漫畫 獎」、安古蘭漫畫節最佳漫畫,藉由現代伊朗的歷史為背景,娓娓道來一個伊朗女性的生命史,得到漫畫評論界與一般大眾相當熱烈的迴響。

角色鮮明貫徹原著的黑白畫風與簡單線條,勾勒出色彩幻變的成長故事,加上80年代大量流行音樂,穿梭在現代伊朗與古波斯王朝的輝煌歷史間,充滿奇趣幻想。

瑪嘉莎塔碧是個九歲大的小女孩,她正如世界上其他九歲小女孩一樣,喜愛幻想與冒險。來自伊朗的她,在政治與國家狀況變動的影響下,讓九歲大的瑪嘉 提早一步接觸到大人世界的現實與社會所經歷的巨大變動,不過現實中的巨大變化還是改變不了好奇又富有幻想力的瑪嘉,在她童年的想像中,上帝是她的密友。她 的最愛則是漫畫版的馬列主義。瑪嘉老是會用一些超可愛的點子,讓環繞在身邊的家人覺得好氣又好笑。

直到1979年伊朗由回教基本教義派取得政權,伊朗社會開始一連串的保守改革,瑪嘉的生活再也無法像之前那樣自由自在,為了保護瑪嘉的自由與安 全,她的父母決定將她送往音樂之都奧地利就讀中學,但小留學生的生活真是寂寞又難耐,直到有一天,瑪嘉決定重新回有著祖母茉莉花香的故鄉「伊朗」,但這就 代表她得要遵守規定戴上黑頭巾,還只能偷偷去黑市買ABBA跟麥克傑克森的唱片,受西式教育的瑪嘉開始跟保守的伊朗教條抗衡,那個好奇又叛逆的小女孩依舊 活在瑪嘉心中,雖然已經長成年輕女子的瑪嘉,依舊喜歡不按牌理出牌得挑戰這個社會。

最後為了能自由的創作,瑪嘉忍痛離開心愛的祖國,但在家鄉的茉莉花香,依舊牽絆著瑪嘉纖細又敏感的心靈…

電影中邀請法國巨星凱薩琳丹妮芙飾演瑪嘉的媽媽,本尊的聲音則由凱薩琳丹妮芙的女兒琪雅拉馬斯楚安尼飾演,母女檔的溫馨默契演繹出感人的親情,丹妮兒達西兒飾演奶奶,琪雅拉馬斯楚安尼在片中還翻唱洛基電影主題曲《Eye of the Tiger》。

英語版找來「壞小子」西恩潘飾演片中瑪嘉父親,美國獨立製片界著名的女星吉娜羅蘭(Gena Rowlands)則擔任瑪嘉祖母角色,搖滾歌手伊吉帕普(Iggy Pop)也在片中演出,擔任片中的異議人士瑪嘉叔叔的聲音角色。



茉莉人生影評@中時部落格

有些時候,平凡無奇的事物裡也能擁有無比美麗。就如同瑣碎的日常生活中往往包含著無數故事與驚喜,感動人心的力量也可以蘊藏於平鋪直述的簡約中。茉莉人生 便是相當好的一個代表:在侷限的視角與格局下,藉由始終把故事保持得簡單易懂,茉莉人生反而達到了許多電影未能搆及的目標-讓觀眾笑、讓觀眾哭、讓觀眾跟 角色合而為一。

茉莉人生之所以成功,就在於它那份絲毫不矯情造作的純真美感單就Vincent Paronnaud與Marjane Satrapi改編自後者自身繪本傳記的劇本來說,這是個具有相當大格局的背景,跨越了將近20年的光陰,涉及政治、戰爭、性別、國家認同以及文化差異等 複雜的議題,任何一項都可以拍成一部專門的電影攻擊批判或質疑。在電影裡,最重要的還是女主角Marjane成長的過程,以及她所經歷的生活與困境。的 確,頂上這些題材茉莉人生一項不缺,但它們都只是電影的一部份,用來帶出Marjane隨著時代的轉變,以及那份在逆境中始終努力維持的希望與善良美好。 茉莉人生從不玩弄觀眾的情緒,只是以一種平淡、幽默而溫暖的基調,讓故事自然流暢地前進,即使帶有一定程度的批判與諷刺,卻始終不致淪為教條或政論。這或 許可以歸功於Satrapi本身對作品的瞭解,但即使是作者本身進行改編,要達到這種程度的流暢也相當少見。整部電影便是在這種舒適的步調中,出現了一段 又一段讓人既感傷又捧腹大笑的情感衝擊,也讓電影在恰到好處的片長下結束,留下完美無瑕的回憶。

但,茉莉人生的格局雖然刻意侷限,但它卻 仍有相當強烈的風格化執導。整部電影雖然絕大多數時候以黑白的形式呈現,角色設計上也趨於保守,但Paronnaud與Satrapi巧妙地玩弄了光影、 剪接以及分鏡,讓茉莉人生在視覺上有著相當突出的外觀。幾段讓人特別印象深刻的段落(如某段有關假護照的劇情)都只是運用頂上所提及的簡單技巧,就已經達 到相當強烈的情緒張力和效果。同時,Paronnaud與Satrapi掌握情緒的功力也實屬一流。從緊張(一段道路上的盤查)、風趣(Marjane的 自創宗教)、諷刺(繪畫課)、悲傷(機場),各種情緒轉換天衣無縫,可以說是匠級手筆。Olivier Bernet的配樂也是電影的一大加分,他運用了各式各樣的風格,彼此間卻流暢地銜接在一起,搭配出電影裡多樣的情緒。

配音上,多數演員 都提供了優秀但不是特別突出的演出。唯一的例外或許是Danielle Darrieux的祖母,她為角色注入了更強烈的個性與溫暖,使她一如角色本身成為了電影最重要的情緒與思想支柱。Gabrielle Lopes小時候的Marjane也有不錯的表現-雖然她的戲份相對較缺乏。

但在溫暖睿智的人生旅程外,茉莉人生也有著尖銳批判的一面。 它在表達家庭與成長的過程中,融合了對兩伊戰爭與政治的抨擊,同時嚴肅地探討了伊朗人在異鄉的困境。當然,這些段落仍保有電影本身的善良與純真,但卻一針 見血地點出了欲表達的論點。可以說,茉莉人生某種角度而言,也可以算是透過一個小女孩的眼,去看伊朗在這近20年時間中的轉變。在小女孩逐漸成長的過程 中,隨著她面對的問題有所不同,電影點出的問題也跟著改變。電影本身當然無時無刻都容易下嚥且真摯,但在這樣狹窄的故事裡,卻包含著如此宏觀的視野格局。

茉 莉人生一直讓我想到Art Spiegelman相較之下更有名的繪本小說Maus。兩者同樣有著風格化的視覺(一如導演之一的Paronnaud,Spiegelman本身即是地 下漫畫重要畫家)、嚴肅的故事(Maus是有關二次大戰的猶太人與納粹集中營)、龐大的格局,但相較於Maus較為成熟尖銳的故事,茉莉人生終究選擇用較 為溫暖的角度去面對。家庭始終是Marjane最終的歸屬,而不管經歷多少年頭,Marjane的祖母也始終扮演著Marjane靈魂的嚮導。而就像前面 所說的,不管牽扯的議題再複雜嚴肅,這終究是一個小女孩成長的故事,也正是因為這樣,茉莉人生才更加動人。


(對不起,唸書念習慣了!把自以為重要的句子都會標注  中毒太深!哈)

以下這段似乎是官方介紹...好多都這樣寫。我就不另外注記出處

想跟情人手牽手在大街上散步,想去聽ABBA唱歌;現居巴黎,以《我在伊朗長大》囊括各大書獎的繪本家瑪嘉莎塔碧,將這個有自傳色彩的動人故事改編成動畫,跟著片中小女孩的腳步,認識過去與現代的伊斯蘭。黑白與彩色的對比強量,影像層次豐富;爆笑逗趣裡透出濃厚的懷舊鄉愁,以及人文關懷的旨趣,顛覆一般人對動畫片的想像。
瑪嘉莎塔碧Marjane Satrapi / 文森帕何諾Vincent Paronnaud 法France 2007 35mm B&W/ Colour  90min

2007坎城影展評審團特別獎 / 2007渥太華國際動畫影展最佳劇情長片 / 2007雅典影展開幕片 / 2007紐約影展閉幕片


茉莉人生@PCHOME影城


有時候,我們似乎真的應該將眼光放遠,脫離一些情情愛愛,脫離政治立場,從宏觀的角度、不同的立場來看這世界。這是看完電影後我很深的感觸。

真的很令人震撼的一部電影,儘管它是一部以九歲小女生為主角、黑白基底線條簡單的動畫片。講的是伊朗這個國家的過往、伊朗人民的悲哀,伊朗婦女的不堪、與伊朗女孩自我認同的追尋。

導演,也是原自傳圖畫小說的作者瑪嘉莎塔碧說,她只是希望觀眾可以在看完電影後將伊朗人視為「人」。她做到了。看完這部電影,很難不為之動容。也許不至於 流淚,但有種酸楚在心理發酵。富含人道主義,卻沒有任何說教意味,我們不但看到她想讓我們看到的伊朗與伊朗人,彷彿也看到了這世界上我們從不曾認真看待的 角落裡,那些所有沒有人權、不被重視的族群。不僅是同情,更是種醒思。

黑白簡單而抽象、跳躍思考的線條,帶著我們穿越不同的時空、不同的場景。

除了知道伊朗的前身即是波斯,其實伊朗的歷史為我們多數人所不了解。天真的小女孩瑪琪,她的家族與親友其實正是整個伊朗近代史的縮影;而伊朗國內的瑪琪, 因身為女性所受到的種種不平等待遇,恰是所有伊斯蘭教女性的寫照;至於千辛萬苦離開伊朗到他國生存的瑪琪,則不但代表了叛逆的年輕人追求自由、追尋自我認 同的過程,更可以從她身上看到身為來自被仇視之國(或一個小國)的外國人所經歷的各種苦悶、甚至被踐踏的尊嚴。

瑪琪的奶奶該是故事中最有智慧的人,透過對瑪琪的教導,我們也學到許多哲理。不僅是她一再強調的,做人要誠實正直、廉潔,讓我印象更深的是對於感情的結 束,她說,「對那些拋棄我們的人,我們無需憎恨或難過。因為要他們承認自己的錯誤是很困難的」,這句話在我心裡迴盪了好久。

而片名茉莉人生所說的「茉莉」,正是來自於奶奶身上的香味。她總是將茉莉花放在胸前,所以脫下胸罩後總能發出茉莉的香味。而這正說明了奶奶的人生哲理--對自我的修養總是暗自醞釀,久了,自然流露讓人感受芬芳。

不過,儘管充滿哲理,卻是處處充滿幽默,一點也不沉悶。我個人覺得最有趣的一段,要算是馬克思現身與上帝站在同一陣線的那段,簡直諷刺到了極點。

對於喜愛非商業片的人,這絶對是不容錯過的一部電影。


發現最後PCHOME這位作者的電影台,有更多好評析喔!


---
最後,感謝你們寫這些,寫的真的很好。所以通通被我收到我網誌裡面了。
---

打插:無意間找到的電影台
---

作者原版漫畫書



看不懂的法文

好電影啦!!!!!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ccivon 的頭像
    ccivon

    Something bitter, something sweet.

    ccivo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