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http://chinese.wsj.com/big5/20060810/opn083504.asp
本篇文章引用自此


歐盟現行能源政策注定將以失敗告終

Dan Lewis

歐洲要依賴俄羅斯來滿足自己未來的能源供應無疑是件令人頭疼的事情。目前高昂的油氣價格正在使俄羅斯恢復其全球性大國的地位﹐俄羅斯總統普京上個月在八大工業國峰會上對布什和布萊爾缺乏政治家風度的嘲諷就突出說明了這一點。但歐盟自己的能源政策卻正將這一麻煩事變成一場惡夢。這一政策除了使歐洲人需面對不斷增長的能源成本和不安全的能源供應外﹐還確立了一系列無法達到的廢氣排放目標。

歐洲幾乎所有的能源供應按理說都是由在自由開放的市場上相互競爭的私人公司提供的。但政府的干預嚴重限制了歐洲大陸的競爭力。在這方面﹐政府的清規戒律、以及對可再生能源、核能以及煤炭行業過分慷慨的補貼都難辭其咎。即使是天然氣這種一度被視為低排放的能源供應﹐拜俄羅斯的石油政治所賜﹐歐洲人目前也要為其承擔高風險溢價。

在歐洲經濟踟躕不前之際﹐其不斷弱化的能源處境只能進一步惡化。通常﹐經濟增長的減緩將導致能源需求的下降以及能源價格的降低。歐洲畢竟面臨著人口減少、老齡化加劇的局面﹐而它作為耗能大戶的重工業目前則正在向發展中國家轉移。但歐洲對廢氣排放量的限制及其不斷增長的能源補貼卻使它承擔了額外的能源成本。事實上﹐這正是歐洲成為世界低增長地區的原因之一。它正在作繭自縛。

更奇怪的是﹐在工業生產不斷下降的背景下能源需求卻在飆升。倫敦的Augusta Finance最近分析說﹐歐洲的發電能力今後許多年將不得不以每年8.9%的速度增長。而僅在4年前﹐該公司估計的這一增長速度還只有5.7%﹐看來隨著時間的推移﹐歐洲的電力需求正變得越來越大。Augusta Finance在進行這一分析時考慮了現有電廠的退役以及葡萄牙等國不斷增長的電力需求﹐這些國家傳統上都是低耗電國家﹐但它們目前正在直追斯堪的納維亞國家和德國等高能耗國家。還不清楚近幾年能否投入足夠的資金以確保未來的能源需求。

事實上歐盟並無什麼能源政策來推動此項投資。相反﹐歐盟能源政策的重點一直放在了確立環境目標上﹐政策制定者一廂情願地希望這將在限定的時間內最終促使人們加大在清潔能源技術方面的投資。

廢氣排放量交易就是這方面的一個典型例子。根據歐盟的相關政策﹐如果一家企業能將自己的廢氣排放量降至規定限額以下﹐它就可以將富餘出的排放指標有償轉讓出去﹐但如果它超限額排放﹐則將被處以罰款。這一政策的初衷是通過經濟手段刺激人們採用清潔能源技術。這意味著﹐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將不再使用廢氣排放量高的煤炭來發電﹐轉而採用低排放的天然氣甚至零排放的核能與可再生能源。

但這一政策在實施的第一階段﹐即以天然氣取代煤炭的階段就遭遇了慘敗。煤炭價格比天然氣價格低得多﹐供應也更充足﹐廢氣排放量交易的推出也無法改變這一殘酷的現實。這也是有害氣體排放量過去3年里節節上揚的原因。無論有無廢氣排放量交易﹐工業部門都會選擇價格低的能源﹐不管它清潔與否。

即使我們成功地大幅減少了歐洲的有害氣體排放﹐但來自歐洲以外的污染仍無法消除。而這正是《京都議定書》的硬傷。全球化意味著能源密集型製造業正在從歐洲遷往中國。在亞洲生產一部MP3播放機所排放的二氧化碳幾乎肯定要比在歐洲生產排放的多。但歐洲人卻可借此聲稱他們減少了有害氣體排放﹐其實他們所做的不過是將污染出口了﹐其結果就是全球有害氣體的排放總量進一步增大。

甚至在今年早些時候克里姆林宮下令切斷對烏克蘭的天然氣供應導致俄烏兩國發生爭端之前﹐歐洲的天然氣供應形勢就已經令人擔憂了。俄羅斯的國有控股公司Gazprom主導著歐洲的天然氣市場﹐它掌握著歐洲四分之一以上的天然氣供應。

或許﹐僅僅是或許﹐普京去職後的俄羅斯將變得民主並最終加入歐盟。但這種情況大概不會出現。而如果歐洲認為一個民主的俄羅斯就不會出於地緣政治目的而操縱歐洲的天然氣供應﹐那它就太天真了。

我們將何去何從?

顯然﹐應在某種形式上復興核能工業。未來很長一段時間核電價格都能保持穩定﹐因為鈾燃料的價格只佔核能發電成本的一小部分﹐歐洲每千瓦時的發電成本通常為30英鎊﹐而每千瓦時核電的發電成本只有5英鎊左右。德國朝野各黨在是否要推翻前總理施羅德在2020年以前關閉該國所有核電站這一計劃的問題上分歧嚴重。而英國首相布萊爾上個月則表示﹐他強烈支持用新的核電廠來替換服役年限將滿的老核電廠﹐而不是將這些老廠一關了事、轉向其他能源來源﹐反對黨保守黨勉強支持了他的這一觀點。

可再生能源或許會有光明的未來﹐但最終能加快可再生能源利用的是中國﹐而非歐洲。中國的《可再生能源法》將使該國在2020年以前新增總計60兆瓦的風能、太陽能、水能和生物能發電能力。即使對中國這樣的大國而言﹐這也堪稱規模可觀的增長了──特別是鑒於上述能源的生產成本要比常規能源高得多。不過當中國能為全球大規模生產太陽能電池、風力發電機和燃料電池時﹐人們可以預見替代性能源的生產成本將大幅下降﹐屆時可再生能源大行其道的年代可能就要來臨了。

其實這種情況已經在發生了。中國市場上目前出售的熱水器中約有12%是可安裝在屋頂上的太陽能熱水器。但這些熱水器的價格只有歐洲同類產品的十分之一﹐歐洲的市場保護措施使價格高昂的奧地利和德國產品主導了這一市場。

人們現在或許很難記得了﹐歐洲19世紀在使用新能源和新技術方面是大大領先於世界的。歐洲下一波創新浪潮有可能再度興起﹐但這只有在歐洲的政策制定者們開始降低而不是提高能源生產成本的情況下才能出現。這意味著﹐歐洲要削減能源補貼﹐創造有利於投資的長期性能源市場﹐將監管限制降至最低。促進俄羅斯的民主而不是對它採取安撫政策﹐這是可加強歐洲大陸能源安全的另一個可行措施。

現在開始制止歐洲的衰落還不算晚。但導致天價能源的現行政策則注定要失敗。

(編者按:本文作者丹•劉易斯(Dan Lewis)是倫敦經濟研究院(Economic Research Council)的研究部主任。)




====================

不斷看到關於歐盟能源政策的新聞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ccivon 的頭像
    ccivon

    Something bitter, something sweet.

    ccivo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